密度计是根据阿基米德定理,即F浮=液体密度*g*排液体积(V排)进行测量的。它是浮力的一种应用。要记住:密度计永远是漂浮体,它的浮力永远等于重力,无论下沉一些还是上浮一些,它的浮力是不变的。由于浮力不变,而液体密度有大有小,所以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大有小。测量规律是液体密度越大,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小(露出的体积越大),液体密度是密度计密度的n倍,密度计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总体积的1/n
常用的密度计有两种。一种是用来测量密度大于水(即密度大于1.0×103千克/米3)的液体的密度计,俗称重表,它的下部装的铅丸或水银多一些,这种密度计的最小刻度是“1.00”,它的最小刻度线在最高处,由上而下,顺次是1.1,1.2,1.3……,全部刻度线都在1.00刻度的下面。另一种是用来测量密度小于水的液体的密度计俗称轻表,它的下部装的铅丸或水银少一些。这种密度计的最大刻度是“1.00”,它的最大刻度线在最低处,由下而上顺次为0.9、0.8、0.7……。全部刻度线都在1.00刻度的上面。
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为:F浮=液体密度*g*排出液体体积,在测量过程中,密度计的重力是不变的,也就是说F浮是不变的,而刻度从上到下表示的是密度计排出水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,浮力不变是,排出体积越大,自然密度就越小了。就是这个原理。密度计必须要平衡,也就是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,这样才能读取其显示数值;这就必须在其底部加团铅之类的金属,使其总是在水面上保持平衡。
密度计所受的浮力为:F浮=液体密度*g*排出液体体积。因为密度计液体中漂浮,所以所受浮力相同,所以,排开液体的体积与液体密度成反比,所以液体密度越大,密度计浸入到液体中的体积越小,即浮起来越高。密度计越靠上的刻度,对应的数值越大。
密度计根据重力和浮力平衡的变化上浮或下沉。物体的重力将物体拉向地面,但是如果将物体放在液体中,一种名为浮力的力量将产生反方向的作用力。 浮力的大小等同于物体取代的液体的重量,或者说是排开的水的重量。功能完好的密度计仅能处于漂浮状态,因此浮力向上推的力量要比重力向下拉的力量稍微大一点。因为密度计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, 其排开水的体积相同*。但是,因为其中包含了更多的水而变得更重。 当重力大于浮力时,密度计会下沉。 密度计的重量小于相同体积水的重量,所以密度计重新浮起。